一招治白 | 得了白内障不要怕,3个答案给你定心丸
作者:北京华厦民众眼科 2023-09-16
【导读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,预计“十四五”时期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,占比将超过20%,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;20...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,预计“十四五”时期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,占比将超过20%,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;2035年左右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,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%,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。
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布的《中国白内障认知与诊疗现状调研报告》显示,超六成初诊患者对白内障疾病认知不足。其中,患者对白内障诊疗存在的前几大误区包括“白内障要‘熟透了’再做”、“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”、“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青光眼等疾病者不能手术”等。白内障是因为老年、遗传、外伤、辐射、糖尿病、遗传等因素引起的的晶状体代谢紊乱,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的混浊,每个人都有患白内障的风险。
由于认知不足耽误病情的患者不在少数,白内障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治疗?治疗之后能否会再次长出来?如何预防白内障?得了白内障不要怕,听听北京华厦民众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、屈光性白内障中心郭晓文给你的3点建议。
A:每个人健康、正常的视力都应该是1.5,达不到必定有原因。我们能看清,从角膜、晶状体、玻璃体、视网膜全部都应当是透明的。任何一个人,这五个组织中任何部分发生混浊,都会导致视物不清,同样外面的光线或者事物,也进入不了眼中。

眼球的基本构成
白内障分为轻度、中度和重度,它的体积也随着症状加重不断发展。如果白内障已经是成熟期了,手术难度不仅会大大增加,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出现几率也会提高,如果白内障久拖不治,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,还会得青光眼。有些人的眼球结构比较特殊,眼球前面的空间比较小,对于这些人,如果晶体膨胀,会使得房角更加狭窄甚至关闭,这时候就会出现青光眼的急性发作,不仅视力下降,而且眼痛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保守治疗不能缓解,只能做青光眼手术。白内障手术,是以穹隆为基底的角膜缘结膜切口,距角膜缘后2~3mm处做平行于角膜缘巩膜的切口,将混浊的晶体分割打碎,进行超声乳化吸除,然后放置人工晶状体。人工晶状体可选双焦点,三焦点和无级变焦,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特点,例如眼轴长度、近视、远视、老花、散光等来进行详细看诊后,然后经过计算和测量来选择适合患者的人工晶状体。白内障手术大概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,随着手术技术的升级和人工晶状体的迭代,手术创伤减轻,并发症也明显下降。
目前白内障(晶体)的手术不仅为复明手术,更上升为屈光手术,如高度近视的晶体置换,远视及老花眼的治疗,散光的治疗等上升到一个新时代。

白内障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重视病情和不规范治疗。日常生活中,生活起居要有规律,清淡饮食,多补充维C、维E,减少户外阳光刺激,长时间户外活动可佩戴墨镜,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,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,以免造成视疲劳,多眺望远处,让眼睛放松。
【温馨提示】: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,具体情况请遵照医生诊断。本站文章仅供用于学习、研究;不用于商业用途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